图书编辑的加工整理

2022-06-18 浏览次数:137
6.1加工整理是编辑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。经过审稿决定采用的书稿,在内容、体例、引用材料、语言文字、逻辑推理等方面难免存在一些问题,需要进行加工整理,使内容更完善,体例更严谨,材料更准确,语言文字更通达,逻辑更严密,消除一般技术性、常识性差错,防止出现原则性错误,并符合排版和校对要求。此项工作可由责任编辑担任,亦可设置专门机构或配备专人负责。加工整理较之前阶段的审稿,更为深入具体,要求认真细致,一句一字一符地推敲修改,不能放过一个疑点。
6.2加工整理的方法主要有:修饰,即对文字作修改润色,使表达准确;改错,即改正不当提法和错别字等;校订,即根据可靠资料,订正引文、事实、数据等方面的差错;增删,指经作者授权所作少量的内容增删;整理,指为使书稿符合排版要求而进行的技术性加工,包括统一体例、用字用语、书写格式,描清字符,标注说明有关事项,保持书稿整齐清洁等;写辅文,如内容提要、出版说明、编者注等。根据书稿情况,还可以采用其他一些方法。不论哪种方法,对书稿内容的改动都要征得作者同意。
6.3加工整理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标准,如GB3252—92《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》、《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》、《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》,GB8170—87《数值修约规则》GB/T15834—1995《标点符号用法》,GB/T15835—1995《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》,GB3101—93《有关量、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》,GB7714—87《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》,GB—12450—90《图书书名页》等等。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的《作者编辑出版常用国家标准》,编辑人员应人手一册,以备查检。
6.4篇、章、节、目层次及体例的加工整理。论文集、集体写作的作品、大型工具书、丛书类书稿,往往出现前后不一、层次不清、目录正文不符、技术规格混乱等问题,需统一规范整理。
6.5人物、事实、时间和引文的核对。人名容易混淆,事实叙述容易有出入,时间容易颠倒,特别是引文容易出错。加工整理时,要根据国内外有定评的工具书及原著检查,有不同版次的应依据较新版本。书稿引文要有注释,弓I同一种书的版本应当统一,注释的版式、格式、注码符号及其位置应当统一。编辑要有一定的版本目录学知识,懂得如何使用工具书,以便查对。
6.6语言文字、标点符号的检查。不规范的字和错别字及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要加以改正,难以辨认的笔画要描述清楚;数字用法要按照国家标准核改;对所引外文要进行核对,人名、地名译法要加以统一规范,将手体改成印刷体;汉语拼音要注意遵守拼写规则;成语典故应加核对。
6.7逻辑推理的检查。概念、判断的使用是否正确,论证是否恰当,观点材料是否统一,论述有无自相矛盾之处等,都要注意检查改正。
6.8插图、表格、符号、计量单位的检查。对科技读物尤应注意核改。插图要绘制准确,缩放比例要恰当。要注意检查表格中的文字、数据和百分比,这些方面往往容易出错。一些已经废止使用的计量单位要换算成法定计量单位。编辑人员应熟练掌握有关规定,学习这方面的知识,不懂的地方可查规定。使用统计数字,特别是国名、地名、单位名涉及政治问题,必须仔细核对,采用法定的称谓,避免出现政治差错。
6.9参考文献、注释、索引等辅文的检查。要对照正文核对有无脱漏和是否一致,注释内容有无问题,互见处有无矛盾,著录格式是否规范等。参考文献较好请作者提供部分原作,便于核实。
6.10加工整理过程中发现和改正的问题要载入记录表,一是送复审、终审、作者审核认可,避免漏改和误改;二是便于积累资料,总结经验;三是作为考核工作的依据。
6.11软盘的加工整理。目前我国出版社大都是在随附的打印稿上进行加工整理,然后输入电脑;少数直接使用电脑加工整理书稿的,会出现原稿和修改内容混淆不清,责任不明,差错难以记录等问题。可将编辑加工前的书稿和编辑加工后的书稿,分别加以复制,制成硬拷贝,妥善保留备查。

13241813043.b2b168.com/m/
联系我们

在线客服: 329055303

联系人:赵先生

联系电话: 15910674275